近年来,广西科学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,积极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工作,截至2019年年底,广西在中国科协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注册通过的科技志愿者5494人,全国排名第十位;注册通过的科技志愿服务组织514个,全国排名第三位……全区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.82%,同比2018年提高了0.74 个百分点。(4月21日 广西新闻网)
媒体报道的这些成绩充分说明,广西在提升全区人民科学素养上,已逐渐走在全国前列。足可见,广西在此项工作上,蹄疾步稳,成绩显著,已逐步驶入快车道。
成绩的背后,是一系列提升科学素养的“硬核”措施。大力培育和积极扶持,从完善体制机制到经费的不断投,再到把各种新媒体运用于科普传播,普及了科学知识,有效提升了八桂人的科学素养。这是聚焦改革创新发展,科协组织建设有力加强带来的积极成效,也是围绕中心、引才聚智,积极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和壮美广西建设的丰硕成果。
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公众科学素质水平,构成了文化的根基和底蕴,也决定其发展现状,并影响着未来。因此,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,建立符合中国特色和广西本地特色的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体系,创造有利条件,鼓励人们培养科学精神,对于广西来说,无疑具有重要意义。
当然还要看到,科学素质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,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,需要各方做出不懈的努力。若想让更多人具备科学素养,还需要打一场持久战,要想达到更高目标,尚需付出更多努力。这也是2020年,广西科协将继续加大贫困地区“扶智”支持力度加大的根本原因。2020年,广西科协将不断探索“互联网+科普”的传播新途径新载体,加大新媒体在科普上的宣传力度,以适应新形势。
提升公民科学素养,需要政府部门在主导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方面发挥更大作用,制定宏观政策,督促落实等,公民个人也要积极配合,如此才能把科学素养的种子植入人心,并在未来开花结果。总之,公民积极提升科学素养,将为富民兴桂汇聚起更多智慧力量。(刘天放)